销售热线:021-69915074/15821209678
研发简介
你来想,我来做
——记上海光机所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
在上海光机所有一个70平米的中控室,在那里可以操控市值近上亿的科研设备,而这些设备可供任何一个有梦想的创业者使用,同时配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协助研发。它非中介性质、非单纯的设备共享平台,而是一个可以实打实地担企业之忧,解企业之惑,让企业几乎零投入,即可坐拥五十多年中科院研发基础及上亿设备的研发共享平台。它就是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牵头上海光机所组织实施的“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项目。
依靠中科院集成平台“零成本”研发服务
任何一个企业都知道,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不败之法。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有梦想的创业者顺势而起,但是在激情过后,他们又总是在担忧:投入研发的资金哪里来?高端人才如何找?投入的项目有无回报?作为星星之火,非常需要强有力的呵护。“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创新平台项目执行负责人齐红基研究员激动地说,“这也是我们平台创建的初衷。”
研发中心投入的高精密设备
在我国,很多核心器件都受到国外的制约,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上海光通讯高技术企业-上海伟钊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钊光学)的刘康董事长对此深有体会。伟钊光学主要生产光通讯相关产品,其中隔离器是光纤通讯的核心器件,但是生产光隔离器所用的YIG晶体(钇铁石榴石)却被日本和美国的两家公司全球垄断。经过多次技术方案的沟通协商,伟钊光学确定使用上海光机所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进行核心器件的研发,其董事长刘康说“我们已与创新平台签署了协议,双方首先调研攻破技术瓶颈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他们将会从设备、人员、资源等方面全方位地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创新技术,这让我们的研发成本几乎为零,又可解决实质问题。”
“假如你想开发一种激光器,但是里面的光学元件是技术瓶颈,那么我们就可以合作,利用我们已有的设备研发器件,并进行镀膜、检测、加工等。我们不是单纯地共享某个设备,而是共享研发光电器件的全套设备,并提供配套技术服务,针对项目瓶颈,双方共同合作开发。”齐红基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说。
利用中科院得天独厚的技术根基和设备优势,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应企业之需,针对市场发展瓶颈,开展联合研发、委托研发等多元化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大数据的时代,需要用数据说话。齐红基研究员说:“我们正在进行数据积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我们的创新模式。”
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由材料设计、材料生长、元件加工、微纳结构和性能检测等5个子平台组成。50位工作人员及实验数据全部基于互联网工作和管理。以材料生长子平台-晶体生长平台为例,从采购、下种、生长,到镀膜、检测,每一道工序都由计算机进行数据监控和记录,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方便日后数据备查和对比。齐红基研究员说:“就像现在奶粉的二维码一样,一扫便可知奶源、产地,什么时候封装的,我们的研究项目也希望能够做到此。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实验中的数据存在变数,不及时保存,就会造成科研效率低下、研究结果不可重复、研制周期增加。保存的数据方便日后备查和对比,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用于设备监控及数据处理的中控室
项目实施后,不仅是生产流程信息化,科研设备也实现了信息化的集成控制。在中控室可以直接监视不同地点十几台设备的运转。客户无需到达设备现场,即可在线实时查看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和生产结果,并根据研发过程,及时跟进和调整自己的研发计划。